首页 >> 大全

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2023-03-11 大全 73 作者:考证青年

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春秋》,即《春秋经》,是中国古代儒家典籍“六经”之一。《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较为完备的编年体史书,《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也是我国编年体通史的杰作。

《春秋》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总共三十五卷,是儒家经典之一,而且是十三经中篇幅中最长的,在四库全书中列为经部。记述范围从公元前722(鲁隐公元年)至公元前468。

编年体,是史书编著的一种体裁。按在世皇帝的年号记载(也就是按年代顺序记载)历史事件。代表作有《春秋》、《资治通鉴》。

后来出现了很多对《春秋》所记载的历史进行补充、解释、阐发的书,被称为“传”。代表作品是《左传》、《公羊传》、《谷梁传》,称为“春秋三传”。

中国现存第1部编年体史书是

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 《春秋》

《春秋》简介

《春秋》是我国现存第一部编年体的史书.春秋时代的不少诸侯国都有自己按年代记录下的国史.春秋在古代也代表一年四季,而史书记载的都是一年四季中发生的大事,因此“春秋”是史书的统称.而鲁国的史书的正式名称就是《春秋》.到战国末年,各国史书先后失传,只有鲁国的《春秋》传了下来.

《春秋》的作者是鲁国历代的史官,后来经过孔子编辑、修订.它的记事年代上起鲁隐公元年(前722),到鲁哀公十四年(前 481)为止,一共二百四十二年.《春秋》中的文字非常简练,事件的记载很简略,最初原文仅18000多字.因此古人为此书又写了一些著作,对书中的记载进行解释和说明,称之为“传”.流传到现在的有三种,即《左传》、《公羊传》和《谷梁传》.

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什么?

《春秋》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为孔子依据鲁国史官所编的《春秋》加以整理修订而成的。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较为完备的编年体史书,原名《左氏春秋》,相传为春秋末年的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名为《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

《资治通鉴》是我国最大的编年体通史,也是我国编年体通史的杰作,北宋司马光(1019—1086)主编,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至五代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记载了1362年的历史,花了19年的时间编写成的。

扩展资料:

编年体史书的特点

编年体史书,以事系日,以日系时(季),以时系年,对了解一代兴亡大势,很为方便。但历史事件自酝酿、发生至结束,往往延及数月乃至数年,编年体史书诸事杂陈,从中人们难以稽其首尾。

其优点是给人以明确的时间观念,比较容易反映出史事发生和发展的时代背景;缺点是不易集中反映同一历史事件前后的联系。为此,从《左传》起,就用追溯往事或带叙后事的方法,以弥补这一缺陷。

另外,这种体裁以时间为中心,对人物生平、典章制度和文化的叙述多过于简略,而且割裂,年代不明的事甚至无法写入书中,这些都影响了编年体史书的使用价值。

扩展资料:编年体—百度百科

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什么?

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国别体史书、纪传体通史、纪传体断代史分别是:

1、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是由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十九年完成。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十六朝1362年的历史。

2、国语:

《国语》相传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所撰的一部国别体著作。宋代以来,包括康有为在内的多位学者怀疑是战国或汉后的学者托名春秋时期各国史官记录的原始材料整理编辑而成的。该著作记录范围为上起周穆王十二年西征犬戎,下至智伯被灭。

3、史记:

《史记》,二十四史之一,最初称为《太史公书》或《太史公记》、《太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太初元年,司马迁开始了《太史公书》即后来被称为《史记》的史书创作。该著作前后经历了14年,才得以完成。

4、汉书:

《汉书》,又称《前汉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由汉朝东汉时期史学家班固编撰,前后历时二十余年,于建初年中基本修成,后唐朝颜师古为之释注。其中《汉书》八表由班固之妹班昭补写而成,《汉书》天文志由班固弟子马续补写而成。

扩展资料:

司马光在编修《资治通鉴》时,不仅妥善地将纪传体揉入编年体中,使纪传之详细与编年之简明结合起来,我国古代编年体史书因按年纪事,故没有篇目,不作目录,只是以年检索。

司马光突破这种旧例,分三部分将年表、帝纪、历法、天象、目录、举要及索引集于一块,开创了编年体史书多功能目录的新体例,使《资治通鉴》更臻于完善,将中国的历史编纂推进到了新的水平上。

司马光对《资治通鉴》文献整理思想,文献整理模式及方法,不仅结出了丰硕成果,丰富了中国古典文献学理论,而且对文献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于我们

最火推荐

小编推荐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8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备案号:桂ICP备2021009421号
Powered By Z-BlogPHP.
复制成功
微信号: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