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大全

多地再现“城市看海”,强暴雨天气下如何防治内涝?

2022-06-22 大全 155 作者:考证青年

新华社北京7月1日电 题:多地“城市看海”。大暴雨中如何防止内涝?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

今年汛期以来,南方地区持续出现暴雨。截至7月1日,中央气象台发布了为期30天的暴雨预警。降雨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多地再现“望海之城”。

城市内涝已成为顽疾。如何推进综合防控,让我们不再年年“看海”?

区域性暴雨洪涝比年度城市“洪涝灾害”重

近期,我国多场暴雨过程、大量积水,局部出现特大暴雨天气。部分中小河流洪水频发,区域性暴雨洪涝较常年加重。全国减灾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水利学会城市水利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程晓涛表示,今年以来,部分城市呈现出“洪涝成灾、洪涝成灾”的特点。洪水和混合洪水”。

记者在多个城市看到,部分城市道路被严重淹水。6月以来,湖北省已发生5次区域性强降雨事件。恩施、宜昌、荆门、皇岗、襄阳等地多次遭受暴雨袭击,造成特大暴雨、洪涝、城市内涝等灾害。

6月以来,重庆遭遇多轮特大范围强降雨,多条穿越全市河流超警戒水位、超保障水位。加之重庆独特的立体城市形态,沿江部分低洼地段的水无法排入河道,内涝严重。

广西桂林阳朔县,连续大雨持续30小时,造成该县大面积内涝。其中,城市主干道甲秀桥因其高处成为水中的“孤岛”,车水马龙。

记者注意到,城市内涝呈现出一些特点。

——城市老城区内涝较为严重。6月29日,受大雨影响,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中南一路老小区内涝严重,水深齐腰,小区内多名老人被困。

——新建城区内涝频发。桂林市燕山区是近10年发展起来的大学园区。许多高校在这里新建了校园,但几乎每年都会遇到不同程度的内涝。

——县乡内涝呈上升趋势。近两年县城内涝呈上升趋势,如桂林阳朔、永福、平乐、柳州柳城、融水等,均先后发生高于规划防汛、排水标准。

排水系统先天不足导致城市内涝“难除”

多位专家表示,造成内涝的因素很多,但主要原因还是排水系统先天不足。

许多旧的城市基础设施负债累累。据专家介绍,很多地方的排水标准偏低,一些城市达到“三年一次”或“五年一次”的标准,而一些发达国家的排水标准是“十到十五年一次”。 ”。

柳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谭荣表示,在一些发达国家,城市基础设施投资中地上和地下的比例几乎是1:1,而在我国部分地区,早就愿意创造一个看得见的“地面形象”。忽视投资大、见效慢的“隐工程”,地下基础设施建设难以满足城市防汛防涝的需要。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重地重地下”的建设思路也被贯彻到新城的规划中。一些从事县乡基层建设的专家表示,近年来,三四五线城市发展进度加快,但对城市地下基础设施建设重视不够,导致新城内涝呈上升趋势。

据合肥市排水管理处负责人介绍,城乡结合部地区是内涝防治的短板。这些地区的乡镇都新纳入市区,但排水管网没有及时优化升级,有的乡镇甚至没有规划完整的地下管网。,一旦遇到强降雨,就容易发生内涝。

一些专家认为,大规模的城市扩张往往导致水、农业、农村和农村地区水量增加,局部水系扰动,河道和排水管网淤塞,人为地降低了城市防洪排涝能力。

记者调查发现,部分试点“海绵城市”局部内涝现象已相对减少,但“城市看海”问题并未得到根本解决。

重庆已完成试点42.1平方公里的“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区县洪水相对较少。作为全国首批试点城市,武汉“海绵城市”建设已开展5年,市区部分小区未受暴雨影响。

据业内人士介绍,“海绵城市”一般会增加透水面,以增强天然土壤吸收雨水的能力;适度提高地下管线标准,增强地下排水系统的抗灾能力;实现泵阀全自动化,利用智能管网提高系统运行效率,对减少区域城市内涝确实有效。

住建部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导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于孔建表示,过去“海绵城市”试点范围是城市的一部分,而不是整个城市,建设效果显着,但要彻底解决城市内涝问题,还需要从源头做起。在更大范围内,与土地生态治理、水利工程生态化、牧区海绵化等系统治理相结合,运用基于自然的理念,系统地解决城市内涝问题。

程晓涛说,“海绵城市”有一套完整的指标,实现了“小雨不涝、大雨不涝、水体不黑臭、热岛缓解”。“一些发达国家花了30到40年才完成这个过程。我们需要更多的基础研究、监测和分析,不能想靠短期的高投入一夜之间实现。”

多地加强监测防范内涝风险多措并举提升城市排水能力

水利部防汛抗旱司副司长王章莉介绍,7、8月后,雨区北移,北方也进入主汛期。据预报,南方要防范台风带来的特大洪涝灾害,北方地区也可能发生洪涝灾害。

记者了解到,多地已对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了防范。比如,武汉提前开展水域应急救援训练,开展针对性训练。成都市通过开展排水设施汛前维护检查、城市道路内涝风险点整治、重点区域综合整治、提升地下通道排水能力等工作,提升全市排水能力。

有专家表示,面对城市内涝灾害,首先要加强实时监测,及时提供灾害预警。例如,武汉市从2016年起发布了中心城区降雨内涝风险图和主要内涝点分布图,对中心城区雨情水情进行了全面、全过程,发布了中心城区雨涝灾害风险图和主要内涝点分布图。第一时间了解内涝路况,以便市民未雨绸缪。

多位专家认为,除了短期预警和预防外,还要从推动完善规划、理顺体制机制、统筹推进综合防控入手。“在新城市建设中,尤其要完善法律法规和城市规划,推动城市内涝问题的解决。” 程小桃说道。

中国政法大学应急管理法律与政策研究基地主任林宏超表示,很多城市的内涝问题与土地规划比例不协调有关。减少工商业经济用地等"

也有一些地区提出了深隧道排水工程的解决方案。成都市水务局排水管理处处长何健告诉记者,现有的城市排水管网解决方案受限于城市地面和浅层地下空间的高密度开发,深隧道排水工程可以用作现有的浅层。地下空间排水管网补底。

“摸清家庭背景,补充完整的基础资料,是我们诊断城市‘内涝病’的重要依据。” 四川大学水力学与山区河流开发与保护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张建民说,不仅可以有效优化地下管网的规划设计,还可以使应急排水手段有针对性,提高城市设施应对极端天气的能力。(记者:舒静、胡璐、宋佳、何凤伦、侯文坤、冯国栋、程世华、姜刚、李倩薇、陶烨)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出于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作者信息标注有误,请尽快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

关于我们

最火推荐

小编推荐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 88@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备案号:桂ICP备2021009421号
Powered By Z-BlogPHP.
复制成功
微信号:
我知道了